“福如东海长流水,寿比南山不老松”,意思是祝愿人“福气像东海流水一样浩大,寿命如终南山上万年长青的松树一般长久”,由我们更为熟悉的词汇“福如东海,寿比南山”(成于明朝)扩写而来。
想把现实生活中松树的形态在玉石上,通过手工琢刻出来并不容易,即使是在玉雕设备持续更新换代的今天,尤其是那放射状生长的针叶部分,因为玉雕作品一旦涉及镂空技法,就要考虑“粘连”原则,而且要尽可能做到美观,如果考虑佩戴、把玩,还必须避免出现尖锐棱角……
所以在手工雕刻玉松时,除了阴刻,其他技法雕琢松树都会对其针叶部分做更多艺术处理——先以片状堆叠,再刻松针阴线,整体造型侧重刻画拔地钻云之势,出龙探山之状,蜿蜒曲折之形,即使没有见过此类作品,但当呈现于眼前,稍加联想,也能识得苍松之韵,这就是传统经典玉雕艺术魅力的体现。
说到玉雕作品,视觉美是基础,造型美是功夫,但思想内涵美才是灵魂,一件作品除了带给我们视觉享受,工艺震撼,如果还能帮我们收获一份文化思考,甚至人生智慧,那才真正算得上有价值的佳作;比如这玉雕中的松树,背面刻有“松柏之寿,万古长青”,也有刻于山石,或意指豪情万丈,或寓坚韧阳刚,寓意简明扼要,言简意赅,但是品味玉雕作品怎能只限于此,探寻更多的文化内容才能收获更多乐趣!
古诗文感受下先贤眼中的青松,比如唐代诗人白居易眼中的《松树》:“白金换得青松树,君既先栽我不栽。幸有西风易凭仗,夜深偷送好声来。”(译文:雨水换来了松林的成长,既然老天能滋养万物,我就不需要操心了,幸而有西风吹来,带来了松林,因为舞动的声音让我陶醉。)
松树顺应自然,迎凛冽西风而悠然,从这样一幅画面能感受到松的一种独立精神;再看唐代诗人杜荀鹤这首《小松》:“自小刺头深草里,而今渐觉出蓬蒿。时人不识凌云木,直待凌云始道高。”(译文:松树小的时候长在很深很深的草中,埋没看不出来,现在才发现已经长的比蓬蒿高出了许多。世上的人不认识这是将来可以高入云霄的树木,一直要等到它已经高入云霄了,才承认它的伟岸。)
借松写人,托物讽喻,寓意深长,了解作者生平,再读此诗,能感觉到他自己便是一颗终未凌云的小松;古贤观物、写物,大都并不单纯止于表面,他们以物观生活、看人生、思世事,表达的是一种生命思考,而你我如今则多徒留于形,但无细观其形,更无思无想,可曾留意过五元纸币背面有泰山青松的身影?
松柏翡翠玉雕都有哪些美感,让玉雕师们欲罢不能,持续创作呢?
松柏具有阳刚之美。
松树的枝干更是具有柔中有刚的特征,松的叶给人以清脱之感,松树是民族心目中的吉祥树,是常青不老的象征;松树代表着是坚强不屈,不怕困难打倒的精神,傲骨峥嵘。
松柏具有长青之志。
松是百木之长,长青不朽,是长寿和有志有节的象征。松树庄重肃穆,且四季长青,历严冬而不衰。松树在生长期总是保持着绿色,且长年没有凋零,这也有万古长青的意思,所以作为长寿的象征也是非常合适的。
泰山上山石松树很多,都长在了石缝中,严冬酷暑,屹立不倒,四季常青,那种坚韧不拔的精神,那种顽强的生命力,很值得我们学习。而泰山玉,质地细腻、颜色深邃、晶莹剔透。以泰山玉雕刻的泰山松,傲霜斗雪、卓尔不群,加上被视为出世之物的仙鹤,就有了一件作品《松鹤延年》。
松柏有游龙之姿
在中国古典文化中,松柏颇受文学家青睐,是《诗经》中的重要意象,例如《郑风·狡童》云:“山有乔松,隰有游龙,不见子充,乃见狡童。”《小雅·斯干》云:“秩秩斯干,幽幽南山。如竹苞矣,如松茂矣。”松树的枝叶舒展后形态翩若惊鸿,婉若游龙。
玉雕师雕琢的松树常耸立在山间,山间背景杂乱,皆是满目的绿意或苍凉,松树被淹没在其中,只得落下几个松果,才有那闲寂的味道,如神龙见首不见尾,颇有隐逸之风。
松柏有坚贞之德。
以松柏喻人的文章最早出现于《礼记·礼器》,文曰:“礼释回,增美质;措则正,施则行。其在人也,如竹箭之有筠也;如松柏之有心也。二者居天下之大端矣,故贯四时而不改柯易叶。故君子有礼,则外谐而内无怨,故物无不怀仁,鬼神飨德。”
古人以松柏的四季常青比喻君子的坚贞不拔,以雪霜来比喻天降大任于斯人也的考验,以松柏不畏寒苦、临难不移、坚毅挺拔来喻君子临危不惧,志向高远之品性。
玉雕师常用松柏干净利落的姿态来呈现一种纯洁的氛围,通过松柏的“净”洗涤观众繁杂念头的审美意象。像画家一样雕琢松柏的每一处细节,松干、松枝、松叶,展示它是如何延展松枝、生发松针。











推荐商品
-
- 鸟鸣山涧独山玉方形牌挂件
- ¥398.00
-
- 碧绿贵妃镯
- ¥3980.00
-
- 和田玉玉且末糖乳钉纹桶珠手链
- ¥3880.00
-
- 和田玉籽料仿古玉勒子
- ¥5600.00
商品评价
100%好评
共有0人参与评分评价商品